浙江“千万工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载体。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江苏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密结合省情农情实际,自觉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一幅具有江海平原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画卷正在江苏大地徐徐展开。
在思想理念学习中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浙江“千万工程”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江苏深刻学习领悟其中的思想精髓,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发展与环保、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促进农业生产、乡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互动。近年来,全省累计建成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泗洪县以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为基底,持续推进“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富民强村、提质增效、要素集聚、碧水绿地等五大行动,一批又一批老旧村庄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石集乡一方面实施老旧村庄环境提升,改造“大粮仓”“农耕院”“柳山古井”“小菜园”等,将“红石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另一方面,发挥古河湖与黄泛区叠加冲积的丰沃土地优势,实施清河清淤行动,大力发展石集稻米、汴河稻蟹、柳山湖大枣、湿地野鸭,实现“美丽资源”与“美丽经济”的双向奔赴。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十年光阴见证了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从采煤塌陷区到宜居宜业和美家园的蝶变过程。“我们曾经开采煤炭、发展经济,为了经济效益牺牲了生态环境。如今,我们既要经济效益,也要美好环境,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说,街道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大力推进“五清一改一完善”(清垃圾、清杂物、清违建、清庭院、清河塘,改厕,完善垃圾处理方式),共清理村内乱堆乱放3100余处、拆除乱搭乱建140余处,铺设污水管网3.2万余米,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潘安湖—京杭大运河—屯头河”水系贯通工程,提升自净能力。
在全面对标找差中筑牢人居环境基础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江苏全面对标对表,全方位查找问题,加快缩小农村改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指标与浙江的差距。截至8月底,全省农村户厕改造66.2万户年度任务已完成57.4万户;72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项目建设开工率达97%,全省治理率提升至44.6%;纳入国家重点清单的103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84条,治理率达81.6%;1.4万多个行政村大力推进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开展全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乡镇(街道)超350个。
扬州市实施“十百千万”行动暨农村垃圾专项清理,高质量推进村庄垃圾清理整治,打好主干道沿线环境突出问题攻坚战。仪征市以主干道沿线、主河道两岸、国省道出入口为重点,紧盯各类暴露垃圾、残垣断壁和破败房屋、河湖水面杂物漂浮、建筑工地杂乱无序、广告招牌破损锈蚀等“脏乱差”问题,实行系统排查、清单交办、销号管理,已排查各类问题898条,目前已整治完成835条,推动农村环境更加干净整齐、清洁清爽。
“一张榜单”晒出泰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效。“我们于7月底8月初随机抽取317个行政村(涉农社区)721个自然村,开展第二期随机暗访测评。根据本次测评结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美丽指数综合得分为90.99分,排名前50的行政村(涉农社区)美丽指数综合得分在92.35以上,排名后50的行政村(涉农社区)美丽指数综合得分低于85.60分。我们希望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方式,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短板、促提升。”泰州市委农办副主任王圣华介绍。
在分区分类推进中彰显美丽乡村特色
浙江20年来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江苏学习浙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根据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不同资源禀赋、工作基础、发展定位,分区分类分档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全省分3个片区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指导苏北片区加快补齐短板,苏中片区聚焦重点实现质的提升,苏南片区注重彰显特色。立足6个县、60个乡镇、673个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和66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基础,按照“1 3”功能区规划布局,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连片成带,力争到2025年,推动不少于3000个村、200个镇、20个县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
“我们根据苏州市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部署,因地制宜推进跨村、跨镇、跨县集中连片整治建设。一方面,通过环长漾、环鼋荡、环澄湖等片区化建设,丰富县域内乡村业态;另一方面,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与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合作推进跨省域美丽乡村风景线培育。”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斌斌介绍。
“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多元文化和地域特征赋予江苏乡村独特气韵。近年来,江苏积极挖掘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基因,让历史镇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活态乡土文化传下去。今年,吴中传统水生蔬菜栽培系统、吴江基塘农业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省共拥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0个,公布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个。
在共建共管共享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江苏学习浙江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发布环境卫生红黑榜、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积分制、设立村庄清洁日、制订村庄清洁公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扬中市八桥镇利民村将党建 公共服务、组级自治等理念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中,逐渐形成村党委主力、组级聚力和群众发力的良好局面。村党委把优秀党小组评比与环境优美小组评比相结合,把党员评星评优与最美庭院评比相结合,定期对各党小组实施流动红旗评比。鼓励各组各户利用废弃砖瓦、轮胎等装点环境,巧妙利用竹林、菜园等展示原生态风貌,就地取材打造“盆景庭院”“花样庭院”景观,已累计评选出“美丽庭院每日之星”20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4。
遵循“谁参与谁受益”原则,如皋市全面构建政府主导、村级实施、村民参与的村级河道管理体系,全市所有村(社区)推行“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全面整治河道716条,实现“三清”河道2189条,入选水利部2021年“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市镇村三级联动开展“自己的庭院自己整”,将“美丽庭院”争创行动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体部署、一同推进,通过全面动员“整”、广泛组织“议”、动真碰硬“改”、实事求是“评”,累计评出297户“美丽庭院”示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