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苏州召开,部署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记者在会场内外采访获悉,从“一个筐”变“四个桶”,从“嫌麻烦”到“新时尚”,垃圾分类走进千家万户,重塑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但江苏各地垃圾分类进展成效不平衡,分类闭环还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各地将努力形成合力,久久为功,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

  22日上午8点多,记者走进苏州高新区富康新村清洁屋,只见屋内干净整洁,四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分类桶一侧设有洗手池,方便居民投垃圾后洗手。墙上还有一个小屏,连接着地秤和后台管理系统,可实时显示已收垃圾重量,并上传后台。“今天已收7.4kg其他垃圾,可回收物0.21kg……”分类督导员沈辉边操作边说,清洁屋每天上午6点—9点、晚上6点—9点定时定点投垃圾。居民投垃圾时,他们先检查,分好类再打开投口。小区有66户、2600余人,目前分类参与率达99%、分类精准率达98%,居民已养成分类习惯。“我们每天可收10大桶其他垃圾、两大桶厨余垃圾,每天清运两次,保证环境干净。”

  目前,苏州建成的5354个“三定一督”小区,居民分类投放准确率超85%。为方便居民分类投垃圾,各地涌现不少创新举措。比如,张家港实施“全域 错时”投放模式,因地制宜在206个小区开展过时投放精细化治理,通过增加中午时间段、延长原有时间段、全天候开放等形式,满足市民投放需求。

  为引导居民养成分类习惯,全省各地大力推动建设垃圾分类亭房,配备督导员指导分类。据省住建厅统计,2016年以来,全省共新建改造垃圾分类亭房5万余处,新增垃圾分类小区2.2万余个,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85%。南京、苏州、无锡、徐州等城市基本实现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党政机关、医疗机构、旅游景点和星级宾馆等场所也普遍开展了垃圾分类。

  我省高位推动垃圾分类,省政府建立由17个部门组成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强工作组织推进;53个市、县均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已有10个设区市出台了垃圾分类法规或规章。目前,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超过90%,垃圾分类正从“要我分”逐步转向“我要分”。

  补短板,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能力

  记者在苏州七子山静脉产业园看到,园区环境宜人,毫无异味,居民小区的厨余垃圾和餐饮店的餐厨垃圾会运到这里,在经过大物质分拣、破碎制浆、除砂除杂、湿热水解等流程后,变成生产生物柴油化工原料的油脂、昆虫养殖饲料的有机固形物和生物有机肥的残渣,处置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会在厌氧消化技术“洗礼”下产出沼气,用于发电、制备天然气等,实现“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落地见效,需要全链条发力。抓源头分类的同时,我省各地也在大力补中端收运和末端处置设施短板。

  无锡市副市长张立军介绍,随着“四分类”深入推进,居民厨余垃圾分出率不断提高,无锡超前布局并启动建设了惠联餐厨废弃物处置扩建项目和锡东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设计规模分别为725吨/日和600吨/日,计划于2024年建成投运,届时该市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能力将超过2200吨/日。

  宿迁把环卫专项规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垃圾分类收运设施配套和功能升级改造。宿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海红说,该市先后新建改造垃圾转运站228座,构建了可回收物、厨余(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闭环式、一体化收运模式,该市配套各类大中型收运车辆1020辆,配备专业收运人员近3000人,有效避免了混收混运混处现象。

  “全省统筹做好垃圾分类设备配置更新、设施建设改造以及日常运行维护,补齐设施设备短板,已基本构建能力适度超前的垃圾处理设施体系。”省住建厅厅长王学锋说,我省垃圾终端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省共有生活垃圾焚烧厂66座,日处理能力8.62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58座,日处理能力1.2万吨,基本实现了县以上城市处理全覆盖。设区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9.8%,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3.5%,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70.4%,提前两年完成了住建部确定的“十四五”目标任务。

  协同发力,久久为功推进垃圾分类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省垃圾分类工作在取得阶段成效的同时,总体进展还不平衡。不同地区间的垃圾分类工作仍有明显差距,在前端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置和工作推进等4个方面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王学锋表示,下一步,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化垃圾分类成效评估,持续开展第三方暗访,加强问题通报和靶向督导。同时,强化源头减量措施落实,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转运系统建设提升专项行动,不断健全完善分类体系。此外,还将扎实开展好“垃圾分类·低碳生活新时尚”系列宣传活动。到今年底,全省设区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各地正在行动。扬州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内容,编制印发幼儿园、小学、中学版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40余万本。扬州市新华中学将垃圾分类教学纳入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答辩内容,得到全市面上推广。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说,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督促学校开齐上好生态环境专题教育课,促进垃圾分类更好融入相关学科课堂教学。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教师言传身教作用,并进一步创新教育引导方式,引导各地各校面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

  公共机构也将进一步发挥垃圾分类示范引领作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蔡湧啸介绍,今年2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省住建厅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在省级机关和13个设区市分别就党政机关、学校、医院3个类别,创建省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将于12月底前公布创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