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近年来,江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省域范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在总书记心中,江苏的未来发展图景应当是“绿意盎然”的。牢记嘱托,全省上下正在以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的勇气和胆量,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韵江苏”到处都会呈现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比肩而立的“绿意盎然”美好图景。
部门解读
全国人大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同大家共商国是,希望江苏继续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江苏生态环境系统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并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管理约束与激励并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加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认真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高标准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强化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深入实施“1 3”重点功能区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江苏实践,制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行动方案》,加快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探索开展美丽城市建设,打造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幸福家园。
更实举措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推动重点区域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改革,规范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全面推行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不断完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开展县域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持续实施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计划,在重点区域、行业、园区创新清洁生产审核模式,努力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的示范点。
更大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水平,加快推进清洁原料源头替代,全面开展vocs集群化精细化治理,扩大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范围。持之以恒抓好长江大保护,继续实施污染治理“4 1”工程,开展长江水生态监测评估;以太湖一级保护区、上游滆湖长荡湖片区为重点区域,以减磷控氮为主攻方向,开展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实现“两保两提”。建立全过程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体系,强化建设用地分类安全利用。
更为系统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动态更新并严格落实全省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负面清单。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扩大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规模,探索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物种名录管理,实现全省本底调查全覆盖。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生态产品监测、评估、核算和交易体系,提高点“绿”成“金”、增值变现的水平。
更高标准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用好水污染物平衡核算成果,积极推进工业生活污水分质分类处理,科学实施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改造,推动全省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每年提升5个百分点、全国百强县率先实现100%收集处理。扩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绿岛项目建设规模,开展全省规模以上干散货港口料仓和运输系统“全封闭”改造,大力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开展“无废园区”建设试点,完善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
更加主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深化部省共建合作,积极推动签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立法研究,编制实施新一轮生态环境地方标准规划。完善“天空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推动排污许可单位监测监控联网全覆盖;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异地督察执法,全面推行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做到“有案必查、无事不扰”。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服务地方和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地方实践
这个设区市,专设挂职生态副县(镇)长
近日,江苏省2022年度“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揭晓,连云港市“挂职生态副县长、副镇长,助力连云港绿色高质发展”成功入选。“生态副县(镇)长”能给基层带来什么?
去年9月,作为省生态环境厅一名年轻干部,杜其松被选派到连云港市赣榆区,担任区委副书记、副区长。面对新环境、新角色,杜其松并未感到茫然无措,而是早已摩拳擦掌:“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助力提升当地生态环境水平,是生态环保人的职责所在。”
推进海洋经济开发区建设是赣榆区的一件大事,落实安全环保管理要求至关重要。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杜其松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一方面,不断向基层干部宣传推广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其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到工作中更优先位置;另一方面,当好桥梁纽带,结合专家意见,就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监测监控系统建设、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今年3月,开发区顺利拿到规划环评审查意见,为下一步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奠定了基础。5个多月来,杜其松还把自己掌握的环保业务知识全面融入所分管的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工作中,一点一滴推动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近年来,连云港市对绿色发展越来越重视,我深刻感受到连云港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心,这坚定了我要在赣榆干出一番事业的信心。”杜其松说。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赣榆迎来绿色“蝶变”。去年,全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10.6%,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在全省54个县(市、区)中均居第一;沿海湿地面积不断增加,万千海鸟嬉戏成为常态。
连云港为何要探索实行省市联动选派挂职生态副县长、副镇长?“坚持产业强市、重抓项目建设,近两年,连云港一批重大石化项目相继落地。而石化、钢铁等产业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迫切需要专业干部。”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在省委组织部和省生态环境厅大力支持下,连云港市在全省率先通过省市联动方式,开展挂职“生态副县长、副镇长”试点,通过任实职、分实工、给实权、担实责,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一线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向一线压实、生态环境问题在一线解决。
近两年来,生态副县长、副镇长发挥专业优势,扎实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动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治理。如今,这些年轻干部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连云港也成为这一机制实施背后的“大赢家”:去年,连云港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同比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优良天数比率83.6%,居全省第二。
专家点评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方世南:
奋力绘就“绿意盎然”的美丽江苏图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也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议题。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对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了进一步部署,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指明了方向。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产出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压舱石”,肩负着“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同时,江苏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能耗双控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任务更加艰巨的形势。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促进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都是江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统筹协调好的重大任务。目前,江苏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江苏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江苏需要发扬“四敢”精神,以绿色发展着力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勇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为此,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策意识、局部意识和全局意识、现实意识和未来意识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并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管理约束与激励并举的方略,更加突出源头治理,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完善,更加突出环境治理现代化体系和能力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相信“绿意盎然”很快就能成为每一个江苏人触手可及的幸福。
一线故事
罗清吉的“清洁梦”
到贡湖、竺山湖等蓝藻容易聚集的湖湾观察藻情,在入湖河道采样检测,检查应急处置设施……进入3月,我省启动新一年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机制,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太湖处处长罗清吉又沿着太湖“跑”了起来。
无锡是太湖治理的“主战场”,江苏15条主要出入湖河道有13条在无锡,无锡的清淤量占全省70%,蓝藻打捞量占全省的90%。“去年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15年以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各项水质指标均创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看着曾被沿湖居民视为“绿油漆”的蓝藻逐渐减少,罗清吉感慨良多。
今年48岁的罗清吉,从事太湖治理工作超过20年。20多年来,罗清吉跑遍全市的河、湖(水库)、荡、氿,成了无锡水系的“活地图”,全市5635条河流、35个湖泊和19座水库的面积、长度、宽度、流向、流量、水位等数据都在他的脑中。最近5年,他绕太湖跑了10多万公里。
“太湖治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罗清吉说。控源截污是治理关键举措,近年来,无锡累计关停取缔污染企业1万多家。沿太湖500米范围内,全面开展退耕、退渔、退居,建设生态防护林和生态绿地,为太湖“疗伤”。2007年以来,无锡太湖治理总投入1000多亿元,今年1月决定再投资110亿元。
为应对太湖度夏“大考”,目前我省沿太湖共建成蓝藻打捞点122个,日打捞能力超过6万吨,配置固定式和移动式藻水分离站31个,打捞蓝藻输送基本实现封闭化,重点水域蓝藻打捞“日产日清”。外源内源共治,我省已对流域2万余家涉磷企业开展整治,实施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日常巡湖中,罗清吉发现,太湖边野鸭、白鹭明显多了,这表明太湖生态正在恢复。近日,无锡市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取得终期成果,共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6种,从空间分布看,大部分保护鸟类分布在环太湖省级或国家级湿地公园中。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印发《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充分肯定了“治太”成绩,认为2008年以来在流域经济总量增长2倍多、人口增加近2000万的背景下,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入湖污染物总量大幅削减,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去年,太湖蓝藻水华发生次数、面积、密度均为2016年以来第二低值,异常水体发生次数为近10年来最少。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些年,看着太湖水质逐渐好转,罗清吉为此兴奋,但也知道太湖藻型生境条件还未根本改变,太湖治理仍需久久为功。他打算再多跑跑,期待未来的太湖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