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数月的调研,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省科技厅各调研组深入152家科研院所、208家科研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407次,直接访谈科研人员超1500人次,形成146项问题清单。其中,有些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如重大原创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有些是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不畅、引才难度大等;有些是一线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科研人员职务成果“变现难”,青年科研人员职称评定难等。省科技厅边调研边找思路、想办法,对短期能够解决的,抓紧研究、抓紧办理;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开展解剖调研,找准根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调研发现,目前我省高校对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扶持政策不力等问题,技术转移中心自身也存在专职人才偏少、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市场化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省科技厅广泛听取意见,联合省教育厅共同出台《关于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组织建设、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完善运营支撑体系3个方面,提出推进江苏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任务,并定下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专职队伍达1000人左右,接受过专业化教育培训的技术经理人比例不低于60%,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0亿元、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
直奔问题去、对着问题改。针对江苏科教资源释放不足问题,省科技厅与教育厅已建立教育科技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8月15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共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思路举措,重点在“共同推进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共同培育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共同建设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共同完善高效协同的技术转移转化生态”4个方面加强协同联动。
加快推进科技与产业对接,省科技厅积极吸收实验室及科学家意见建议,研究制定《江苏省实验室联盟筹建工作推进方案》。8月17日,江苏省实验室联盟在南京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共55家。未来,联盟将构建高水平合作、交流和共享平台,促进实验室与区域特色园区、行业骨干企业等形成互动,推动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努力为江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解剖式调研、对策式调研、跟踪式调研……各调研组综合运用多种调研方式,沉到一线摸实情、查不足、解难题。在调研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时,江苏银行希望加强科技型企业的信息共享,共同推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省科技厅立即帮助江苏银行与科技企业开展精准对接,针对相关问题深入探索,指导江苏银行根据企业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经营状况3个大类11个维度字段构建科技企业创新评分模型,精准识别“硬科技”科技企业,升级“不唯财务重技术、不唯资产重信用、不唯盈利重成长”的科技企业信贷评价体系,提升服务精准性。创新评分模型上线2个月来,江苏银行已为2004户高新技术企业新发放贷款194亿元。
在重大科研设施调研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反映,该所碳中和重大科研设施进口仪器办理免税凭证进度较慢。省科技厅加强与南京海关协调,于6月20日为南京土壤研究所办理第一批进口设备免税凭证,保证了土壤碳中和研究设施的建设进度。
针对广大科研人员的关心关切,省科技厅领导班子深入开展典型案例剖析式调研,坚持解剖一个案例、解决一类问题,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实现新提升。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常受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要求限制、尽职免责机制尚不健全、横向科研与纵向科研“同工不同酬”等问题,省科技厅在前期南京大学等4家单位参与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的基础上,对赋权改革推动成果转化的全流程进行系统梳理,会同省发改委等9个部门进一步扩大赋权改革试点范围,支持省内更多科研院所参与试点,探索将职务科技成果作为特殊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单列管理,加强赋权工作流程指导,研究制定有关赋权改革试点工作指引,着力解决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敢转”“怎么转”问题,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政策性成果。
让调研真正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坚持边调研边运用,边总结边提升,边实践边转化,从问题有没有解决、现状有没有改变、工作有没有提升、机制有没有完善等方面评估调研成效,着力推动将有益做法标准化、零散探索系统化、有效方法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