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700亿元,对全国的贡献接近12%;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6月27日,江苏省召开“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专场,介绍江苏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总体进展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力争到2025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赵建国表示。
——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明显突破。苏州实验室成为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创造太赫兹无线通信最高实时传输记录等重大成果,太湖实验室初步建成世界集成规模最大的船舶与海洋装备总体性能试验设施群,钟山实验室启动建设。
——区域创新高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苏南自创区成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全省70%以上的研发投入、80%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90%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苏南实施或完成。建有国家高新区18家、国家创新型城市13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并率先实现了设区市全覆盖。拥有国家创新型县(市)14个,居全国第一。
——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快提升。瞄准产业重大创新需求,每年实施200项左右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研发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转换效率创28%新高,首次超越传统晶硅电池。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省85%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的科技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在企业,70%的有效发明专利由企业创造。大力培育16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达4.4万家、居全国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超8.7万家、稳居全国第一。
——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持续优化。率先与以色列等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产业研发合作联合资助支持机制,中以常州创新园成为中以合作“标志性项目”。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与中科院合作项目新增销售收入超1400亿元,连续17年稳居全国第一。
“七大打算”助推江苏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
力争到2025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发布会上,一连串目标数字令人振奋。
“我们下一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紧扣总要求、总目标、总蓝图,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赵建国说。
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江苏产业急迫需要出发,构建以实验室为引领、技术创新中心为骨干、重大科研设施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工作上抓好三个高:高水平建设实验室,高标准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高质量建设重大科研设施。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集聚力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做到三个强化:强化前瞻部署,强化瓶颈突破,强化协同攻关。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编制出台基础研究三年行动方案,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做到四个突出:突出原创突破,突出应用导向,突出基地建设,突出人才支撑。
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着力做优标杆,着力做优集群,着力做优环境。
更大力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高质量贯通。重点是三个畅通:畅通与大院大所大学的合作,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畅通释放人才“第一动力”的潜能。
提升开放协同创新水平。做到三个深化:深化巩固对外科技合作机制,深化推进重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合作。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把江苏科技队伍中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重点任务概括为“2111”:制定两个清单,形成一个指引,起草一个条例,改革一项制度。
扬帆再启程,科技平台与体制机制改革“双轮驱动”
2022年,紫金山实验室牵头承担的国家6g重大战略任务,取得6g技术与关键器件系统性突破。6g候选技术研发在国际上率先取得标志性重要进展,完成世界上首个6g光子太赫兹200gbps实时传输和1tbps离线传输通信实验,创造出目前世界上太赫兹无线通信的最高传输纪录。目前,江苏重大科技平台建设蹄疾步稳。
发布会上提出,高水平建设实验室。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打造具有突出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材料创新高地;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加快实施国家6g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基地);面向深地、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领域,及早研究布局省实验室。
“我们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成果示范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表示,紫金山实验室聚焦未来网络、b5g/6g通信、内生安全领域,进一步突破新型网络架构核心技术,率先攻克b5g/6g高频无线系统与关键器件,力争引领6g高频无线系统技术发展,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导向,建设满足国家级科研创新需求的综合试验平台。
“加快推进成果示范应用,要积极推动确定性网络面向工业、卫星等场景开展重大示范,积极推进确定性网络技术在‘东数西算’重大工程落地应用,推动cmos毫米波芯片与大规模相控阵在5g毫米波基站、星网卫星载荷的规模应用,推动内生安全拟态防御产品在通信、互联网、车联网、金融等相关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为江苏省、南京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刘韵洁说。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双轮驱动”中的一轮,是科技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刘韵洁建言,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要坚持和完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积极探索实施科研成果赋权制度措施,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深耕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江苏产研院院长刘庆对此颇有体会。他说,下一步,江苏产研院将充分发挥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优势,以初步构建的集创新资源、研发载体、产业需求于一体的产业创新体系,以及包含人才生态、空间生态和金融生态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为基础,重点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一流专业研究所,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优质创新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作用,加快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同时梳理重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清单,精准攻克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