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随着供需两端持续好转,5月份,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1—5月,累计增长8.8%,工业用电累计增长6.5%,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生产平稳、质效提升、信心回暖等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我省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全年最低值就在5月,从6月起基数逐步抬高。这意味着,今年以来补偿性增长的低基数效应将逐渐减弱。眼下正处于决定下半年经济走向的关键节点,如何继续保持经济恢复增长势头,全力以赴稳增长、稳预期?
6月13日召开的省政府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调度会要求,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协同,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在这一过程中,尤需把握好几个关键“量”。
变“优势”为“胜势”,
拓展产业承载“容量”
产业链韧性是经济韧性的关键。今年以来,我省瞄准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分行业做好产业链战略设计、分梯次抓好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打通产业链创新链堵点卡点,着力拓展产业承载“容量”。
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表示,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我省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统筹把握当前和长远、全面和重点的关系,构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用好两大优势,成为我省拓展产业承载“容量”的关键。
——以产业规模优势吸引更多企业选择江苏、双向奔赴。
5月31日,我省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全国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江苏现有航空航天产业企业超400家,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形成南京、苏州、无锡、镇江等航空产业集聚区。中国商飞看中的,正是我省产业规模优势和配套能力。
今年4月,我省印发《加快制定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抢占航空航天这一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各条线密集发布助推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推进国家级先导区建设,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等5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长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
——以技术创新优势吸引更多企业扎根江苏、开花结果。
过去几年,我省标志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苏州实验室获批建设,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挂牌运行。今年以来,省内各大实验室提高创新效能,彰显战略科技力量,一系列重磅成果发布,一批“卡脖子”技术被攻克。
在技术能力的强支撑之下,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氢能与储能、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基因与细胞等未来产业在江苏加速布局集聚。
抢“风口”闯“关口”,
做大数字经济“增量”
江苏是制造大省、网络大省,数字经济是江苏发展的“关键增量”。当前,江苏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正全力竞逐数字新赛道、抢占数实融合风口。
数字产业化风生水起。4月,无锡(国家)软件园荣获国家大数据产业标杆园区,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科技类专业园区;6月,无锡经开区与深圳方面签约,打造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无锡创新中心……以大数据为依托,领跑物联网产业的无锡,正全力布局数字软件、车联网、区块链等新产业。今年以来,我省各地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计划,促进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壮大。
产业数字化走向纵深。我省提出,年内推动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为1.5万家以上企业完成免费诊断。其中,淮安市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覆盖率已超50%,淮钢、庆鼎、今世缘等龙头企业通过“智改数转”,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生产成本降低15%。“淮安‘智改数转’呈现‘点上突破、面上推进、加速发展’态势,带动引领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淮安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
数字新基建不断夯实。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灾备中心(南京)和二级节点58个,服务全国企业约16万家,标识注册量、解析量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国50%以上;5g基站建设规模、千兆光网端口数等信息基础设施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前不久,由工信部主办的工业互联网大会首次走出北京、落地江苏,正是各方对我省筑牢数实融合“关键底座”、不断突破发展“关口”的肯定。
数字新应用加速落地。年初,南京元宇宙大厦落成,我省首个元宇宙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成立。目前,南京元宇宙产业已集聚130余家相关企业,涵盖底层技术支撑、前端设备及平台、场景应用等各层级。今年以来,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各地拓展数字应用新场景、新模式,元宇宙等产业脱虚向实、加速落地,释放出数字行业发展新活力。
从“引流”到“增流”,
扩大金融活水“流量”
针对产业科技创新“缺钱”和“烧钱”问题,如何聚焦金融资源、用好“金融活水”?数据显示,1—5月,我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自开年以来连续3个月加快。
产业创新源于科技,成于资本。为推动资本更高效地流向创新活动,6月18日,苏州发布千亿级基金,并宣布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苏州创投日”,努力打响创投品牌、建设“创投首选地”。
“投资具有‘延时性’,我们通过打造投资工具,助力苏州创新产业集群建设。”苏创投集团副总裁朱巍介绍,一方面,集团引导基金引导优质社会资本、高质量创新科技项目落地苏州;另一方面,通过全生命周期的直投基金投资苏州各类项目,陪伴其成长,力争到2025年末,苏创投总资产规模达320亿元,累计合作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成为苏州创新集群建设的主力军。
产业结构调整期,也是最好的创投机遇期。“省高投以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方式,争当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助推者。”作为国有创投机构,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会清介绍,集团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已累计组建基金超120只,累计管理资本规模突破1200亿元。
目前,省高投集团正着手升级省内首个生物医药投融资大数据服务平台——江苏生物医药投融资大数据中心“2.0版本”,为医药园区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实时、全面的数据服务支撑,助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后续还将探索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融合与共享。
从“引流”到“增流”,我省下一阶段将继续探索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发挥省科技创新投资基金等领投作用,持续扩大省战略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全力促进“产业—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和良性循环。